(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6月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当天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伴随海上石油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标志着中国已拥有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1日上午9时30分,在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及分子筛脱水橇等设备依次启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二氧化碳回注井,以初期每小时约9吨的速度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底地层800多米的咸水层中。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介绍,二氧化碳回注的地层具有“穹顶”式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
据了解,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所在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7000吨。恩平15-1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造成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实施了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自主研发制造出中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自主设计实施了中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中国海域地壳稳定性好、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地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预测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在此背景下,中国海油已在广东惠州启动中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集群项目,未来将捕集大亚湾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海上进行封存。(完)